中国乳业的国际化之路应该怎么走?
来源:杭州惠合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17-01-17 点击数:1223次
2016年11月11日下午,在新华社新闻大厦1518会议室,由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瞭望智库牵头,来自国家食药总局、工信部、乳业专家、乳品企业、媒体代表等相关方,针对“中国乳业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的课题进行了专项讨论。
据悉,原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工信部消费品司司长高延敏、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张靖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农业部资深乳业分析师陈渝,以及伊利、蒙牛、光明、飞鹤、辉山、贝因美等知名乳企应邀参与讨论,本次会议由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副总编辑、主编汤耀国和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食品工作室主任王先知共同主持。
近年,随着全球经济分化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全球乳业产业链上的优质资源将加速流动、整合,中国本土乳业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国际乳业合作令人期待。
目前,中国乳业国际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一方面表现为中国乳品企业海外投资力度加大,我国先后有多个乳品企业走出了国门,包括伊利、蒙牛、光明、飞鹤、贝因美、辉山等一批大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国外资本和国际乳业巨头大量进入中国,纷纷同本土乳企展开各种合作,抢滩中国市场。
对此,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当前中国乳业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差距,因此必须要积极走出去,利用国外品牌和先进技术缩小竞争差距,从而能培养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品牌。
乳企国际化程度提高的同时,乳业国际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可以说中国乳业和世界市场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乳业市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中国乳业的波动,进而影响到每一个中国奶农。
同20年前相比,中国乳制品行业的规模、发展质量、社会贡献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和极大提升。在全球乳制品市场中,中国作为重要的新兴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无论对国内乳企还是国外乳企而言,中国市场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据原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介绍,当前中国乳业的实力大大增强,生产规模进一步增大,政府监管更加科学、规范,市场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应该说现在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同时,企业成本增加,存在结构性过剩,消费者信心尚未完全恢复,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对于本土乳企而言,要尽快推动技术进步、品牌国际化、降低成本,与国外产品在国内市场面对面竞争,在国际市场抢占奶源基地,并由此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国内外乳企竞合机制。
会上,作为中国乳业“走出去‘的典型代表,蒙牛、飞鹤、辉山三家企业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国乳业国际化的看法。
蒙牛乳业副总裁翟嵋:品质,是蒙牛走上国际化道路更强烈的诉求
据蒙牛乳业副总裁翟嵋介绍,蒙牛这些年一直深耕国际布局,成为了以中国中粮、法国达能、丹麦Arla Foods三大战略股东为主的、完成国际化公司治理架构的、持续稳定发展的公司。
蒙牛通过各种合作,持续与国际乳业翘楚对标,夯实品质,为品牌证言。在蒙牛国际化的道路上,对品质的追求从未间断,并覆盖到奶源源头管理、工厂管理、海外布局的方方面面。
国际化的牧场管理上,蒙牛主要是跟丹麦Arla Foods和新西兰安硕(Asure Quality)对标、取经。蒙牛结合中国牧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经验,将Arla Foods的牧场质量管理体系活学活用,在奶源营养、质量安全、动物福利以及蓄养环境等各环节与Arla Foods对标。
中国乳业“走出去”代表的是一个整体,中国乳业的品质生态需要大家共建,我们要让中国消费者信任中国乳品品牌,让中国乳品品牌“走出去”更有底气。
未来任重道远,蒙牛作为中国乳业的一员,一直秉持初心,提升品质,以创新驱动为乳业的中国梦全力以赴。
飞鹤乳业副总裁卢光:中国乳企要突破瓶颈,国际化合作是一个比较好的路径
在飞鹤乳业副总裁卢光看来,中国消费市场潜力虽大,但近年来本土企业的增长变缓;在过去数年中,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被各种真真假假的乳制品质量问题打击,而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重拾信心;进口成品乳制品和原料因价格低廉,对本土奶制品形成了强大的竞争。
“中国乳企要突破这一瓶颈,国际化合作是一个比较好的路径”。卢光认为,乳制品“十三五”规划中,政府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然而国际化不仅仅是“走出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进来”也是一种重要手段。
飞鹤很早就意识到,婴幼儿奶粉的单品高毛利时代已过去,积极同国外研发机构合作,消化吸收国际各个域的更前沿、更先进理念技术化为己用,是中国乳企突破现状,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民族乳业快速发展的不二法门。
辉山乳业副总裁王欣宇:中国乳业现在是更坏也是更好的时期
“菲仕兰和辉山的合资公司可谓是中荷乳业合作的实际成果”。据辉山乳业副总裁王欣宇介绍,后续辉山乳业推出的新品牌将独立于菲仕兰现有品牌美素佳儿以及辉山旗下辉山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在生产方面,辉山乳业负责供应奶源,菲仕兰提供技术、生产以及销售支持,预计在今年年底上市。
站在今天回过头去看中国乳业发展,王欣宇认为现在是中国乳业更坏也是更好的时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奶业产业的固有周期,与人口红利引发市场井喷、而后消费者需求迅速迭代之间的矛盾,随着全球化及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这一矛盾的外在表现更为复杂。而刚刚结束不久的全球乳制品第175次拍会上的进口奶价持续攀升,进口价格基本与国内原奶价格持平,王欣宇预示中国乳业的拐点已经到来。
辉山65年来一直有三个坚持:坚持深耕源头,把握品质核心,确保定价话语权;坚持新鲜品质,给中国消费者提供一瓶高品质的鲜牛奶,一罐中国好奶粉;坚持技术升级,整合国际资源,锻造国际标准。
中国乳企国际化的道路也依然挑战不小
在中国乳业直面世界乳业竞争的同时,如何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乳制品?中国乳业走出去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世界奶源?一系列问题亟需各方静下心来仔细研究。
对此,工信部消费品司司长高延敏提醒说,当前中国乳企发展仍然处于比较艰难的时期,目前中国乳企走出去的前景可以说是“机遇不大,挑战不小”。
此外,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张靖也表示,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国际竞争,乳企在国内其实早就已经参与了国际竞争,目前国内乳业有了很长足的发展,对企业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
尽管中国乳企需要不断加强国际化水准,但也不可以盲目“走出去”,而是应该做到“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科学平衡。
对此,朱宏任强调,中国乳企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也要关注产业链更前端的奶农,要做好平衡,适当关注他们的利益,走出去的乳企既要学习先进技术,也需要注重企业管理、能力建设、合规建设等方面的塑造。
高延敏告诫企业,“不管是大目标还是小目标,企业都需要考虑清楚走出去是想干什么”,已经走出去的也需要跟国外企业在多方面进行对标,真正做好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工作。
张靖也强调,企业走出去是要求生存、图发展,而不是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企业需要立足于国内市场,依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国家也需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帮助企业扫除发展障碍,从而促进乳企更好地走出去。
“中国乳企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不能过快,必须以本国奶源和产业安全为基础,也不能以牺牲本国产业健康发展来发展国际化”,宋亮建议称,国家层面应加快产品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推动产业工业化的升级,进一步深化加强科学监管体系,推动中国市场与国外市场更有效的融合。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 绿豆糕的做法有哪些 2021-03-31
- 北京食用牛羊肉将挂“身份证” 生产日期厂家等可追溯 2017-07-15
- 平山市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推进会顺利召开 2017-07-14
- 伊利2091项专利技术造就品质乳企 2017-06-29
- 2018年全球乳品替代饮料市场将达160亿美元 2017-06-28
- 来自佛山客户的茶饮料生产线-设备安装调试展示-惠合机械 2017-06-27
- 罐头食品怎么开 2017-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