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与发展“长江学者高端对话”在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成功举办
来源:杭州惠合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17-01-12 点击数:1669次
11月12日下午,中国农业与发展“长江学者高端对话”在苏州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党委书记兼国际学院、中法学院院长朱信凯出席并主持高端对话,与北京大学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必良、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马恒运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一起,围绕“农业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的对话研讨。
黄季焜教授认为,创新是用科学理论很好地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新问题、新现象或利用新办法、新数据把现实问题和现象解释好。在国内研究中,尽管许多理论工作者很难实现创新,但并不等于理论研究没有创新。就农业经济域来看,许多学者都是在实践创新中脱颖而出。他认为中国在农业改革方面经验丰富,鼓励大家从国家利益角度出发,认真研究中国农业与农村发展的现实问题,不断总结改革经验,从理论上加强创新,这将对中国乃至发展中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黄少安教授在对话中提出两种创新的概念,一种是革命性的,是对原有重大理论的颠覆,或者是提出另外一个假设;另一种是边际性创新,是对原有理论不断完善的过程。他认为,农业经济学的创新应该建立在经济学创新基础上,属于一种完善性的边际效应创新,与革命性创新相比,边际性创新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他建议青年学者在研究中注重专业理论基础的积累,熟读经济思想史、经济史等基础书籍,从书中不断发现问题,对于创新而言,问题往往比研究工具更重要。
罗必良教授认为,创新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的颠覆,另一种是基于理论做边际研究,在原有假设中提出新变量,使原有的分析空间得到拓展。他指出,农业经济域存在很大的理论创新空间,可以把创新定义在拓展和丰富概念上。他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指出当前学生在论文写作中缺乏理论范式的现象,并建议年轻学者在研究中不仅要继承学术传统,增加学术积累,更要直面现实,反思重大社会现实问题。
马恒运教授认为,目前我国农业理论创新成果较少,主要体现在政策改革方面。虽然创新有一定难度,但仍有很多的潜力和空间。创新驱动的产生需要机遇,如当下国家关注重点从生产转向农民增收的问题,就迫切需要创新理论来解释。他强调,现阶段摆在农业经济理论工作者和政府官员面前的重要任务,是如何妥善处理好改革和理论创新的关系。
朱信凯教授认为理论一定要适用于自身,不能盲目照搬。任何理论都暗含很多前提条件,一旦形势变化,原有理论未必仍然成立。时代变了,理论可能就不适用了。他指出,理论创新受制于层设计,层设计的调整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与实践。他认为,当前中国农业的层设计是几十年渐进改良的结果,实际上是以粮食的产业链条为分割的多部门治理的格局,而这已经不符合中国当前发展的实际了。他呼吁我国应当尽快的将粮食安全战略调整为食物安全战略,组建真正意义上的大食物与农业部,解决层设计的问题,只有这样,理论创新才能更好的应用与实践,否则供给侧就会老出问题。
五位长江学者的精彩对话,引起了诸多参加高端对话活动的专家学者的共鸣,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就有关农业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创新问题与五位长江学者交流讨论。
此次对话受到中国人民大学人才工作导小组办公室以及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政府机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0多名农业经济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长江学者对话活动。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 绿豆糕的做法有哪些 2021-03-31
- 北京食用牛羊肉将挂“身份证” 生产日期厂家等可追溯 2017-07-15
- 平山市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推进会顺利召开 2017-07-14
- 伊利2091项专利技术造就品质乳企 2017-06-29
- 2018年全球乳品替代饮料市场将达160亿美元 2017-06-28
- 来自佛山客户的茶饮料生产线-设备安装调试展示-惠合机械 2017-06-27
- 罐头食品怎么开 2017-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