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中国乳业巡礼走进伊利:品质,即伊利的生命

来源:惠合机械  发布日期:2016-12-12  点击数:1764次

  乳制品安全一直是广大消费者所关注的重点域。日前发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乳制品的抽检质量合格率达到了99.5%,这也意味着我国的乳业质量安全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央广网在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的指导下,深入各大企业进行采访,呈现企业一线更真实的生产情况。

  近日,央广网“中国乳业巡礼”走进伊利乳业,就食品安全等问题采访到了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先生。

  

  央广网记者采访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

  记者:作为中国乳业的军的企业,在这些年来,伊利做了哪些努力来提升中国乳业的形象和发展?

  张剑秋:我想作为中国乳业来讲,我们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非常大的。作为一个军企业来讲,怎么样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发展,怎么样更好地实现我们全产业链的这个合作共赢?这是我们这几年着重做的一些工作。在伊利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当中,伊利做了大量的实实在在的事情,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伊利,去熟悉伊利。在这个过程之中,伊利在不断地去树自己的品牌形象,让更多的消费者去更多地去了解我们在做什么,我们现在标准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所以通过我们这几年的不断的努力,在我们实现创新和国际化这双轮驱动,以及在我们抓品质和责任这两个担当的过程之中,实现了一个快速的发展。伊利去年的销售收入突破了600亿,我们也从全球乳业的第十位跃升为第八位,也赢得了更多的消费者对我们的信赖。

  记者:伊利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了“品质企业”的发展理念。这种品质的理念和品质思维,具体有哪些内涵,包括哪些内容呢?

  张剑秋:其实很多人在问我,“在做企业的过程中,你更看重的是什么?”其实不外乎就是两个字,就是品质。作为伊利来讲,我们现在就是把品质作为了我们伊利的信条。品质,即伊利的生命。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想打造一个品质企业,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个就是有品质的品牌形象。一提起来这个品牌,就联想到了,那么这个品牌是有品质的,这是;第二你得有有品质的产品,这是以后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第三,还得需要有大量的有品质的员工。只有这三个方面的叠加,共同发力,才能更好地去实现我们伊利的信条,更好的去打造我们的品质企业。在这个过程之中,伊利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质量管控方面,这几年确实实实的花了大把的银子,付出了非常多的成本,提升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伊利以前有“三全”,“三全”就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质量管理体系。涵盖了我们所有的伊利员工,从前端一直到终端覆盖了我们所有的产业链,而且他还覆盖了我们所有产业链现在的关键节点所辐射出来的相关的企业。全员三全的质量管理体制的提出和不断实施,对伊利更好的实现健康发展、把控产品品质和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在,我们又实现了“三线质量管控”。三线,在伊利的眼里,国家标准线是更低的。在国家标准线之上,我们又制定了“企业标准线”,它提升了50%的标准,制定了企高线。在企高线之上,我们又设置了“内控线”。内控线的质量标准,要比企高线还要高20%。伊利自加压力,在伊利,所有的产品,只要超过企高线,这个批次的产品是不允许出厂的。伊利的所有产品都远远高于国标。 “三家”。我们与世界更尖的质量管控认证公司进行了战略合作,包括瑞士通用公证行、英国的劳氏和英国的天祥这三家企业。为什么要跟他们战略合作?我们在建立了“三全”和“三线”质量管理标准的基础之上,让这三家国际一流的尖企业,尖公司,到伊利来“挑毛病”。伊利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当中,还存在哪些不完善的,还需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弥补,进行不断的完善。通过合作,提升我们的全球质量管理体系。

  在伊利每个产品从进场,从前端开始一直到更后终端要八个关口。包括了原辅材料、原奶、种植养殖等等前瞻环节。我们所有原辅材料的供应商,都是国内和全球排在前三位的,必须保证我们的要求才能为伊利服务。在这个基础之上,伊利不仅管到了我们的一级供应商,而且管到了一级供应商的上游的供应商,他们也要给我们提供相关的认证,保证才能提供相关的原辅材料。这八个关口就是我们全产业链上的重点八个关口,把这八个关口管好之后,为我们更好的去保证产品的品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210”,就是伊利的质量先战略,这个也在不断贯彻执行落地。这几年伊利的产品在不断的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不断地实现了我们跟消费者的沟通、对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很多方式,比如说客服热线、追溯管理体系。我们还利用了大数据、互联网,还有母婴生态圈等等。利用互联网技术,去收集、分析消费者对我们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使伊利发展过程当中,确实贯彻了以消费者为中心,更好的去洞察消费者需求,不断的去满足消费者对乳制品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更好的服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记者:该如何来提升消费者对乳业的信心呢?

  张剑秋:其实作为一个企业来讲,它的产品能不能更好的让消费者所喜欢,能不能更好的值得消费者信赖,这需要做大量工作。作为伊利来讲,个方面,练好内功,把内功先练好,先把实实在在的工作做好,去保证我们的产品质量和品质,让更多的人去相信我们,去信任我们,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树好品牌,让大家看到这个品牌就信任它。第三个就是公开透明。我们很多工厂,都是3A级、4A级的工业旅游。让大家可以在网上,去看到我们生产的全过程。大家可以亲身走进这个企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通过他们的口口相传,使他们对我们所有产品的生产全过程非常信任。再有,构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中国乳业需要大家去不断的认知,需要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增加信任度。也需要像咱们这样的媒体,尤其权威媒体,给我们“鼓与呼”,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我们做了什么,我们现在正在做什么,我们相关的标准,我们和欧盟,和相关的国家去对比,我们达到了什么样的标准。企业做了很多,那么消费者能不能去认知?这需要我们之间不断的去沟通,不断的去建立信任。

  记者:据统计伊利旗下的产品种类已经超过了1000多种,所有的产品都离不开奶源的保障,伊利在奶源的规范管理上有哪些措施呢?

  张剑秋:伊利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和成本去提升、完善我们的奶源基地。在10年前,可能大家会看到是分散饲养,集中挤奶,到了时间点以后,每家奶农去赶着奶牛去我们奶站进行集中挤奶。从2006年开始,伊利就意识到了奶源基地建设对我们这个乳品生产企业的重要性。奶源是企业的生产车间,只有好的牛奶,只有好的奶源,才能生产出好的奶品。截止到去年年底,伊利已经投了127亿,在做奶源基地的建设和升级工作。现在全国我们有自建和在建的牧场有2400座。现在每天,伊利收的1万多吨的原料奶,都实现了牧场化,规模化、工厂化。

  我们现在在做一个叫“阿波罗”的一个管理体系。每一头奶牛的数据,都实时的反馈到我们的数据当中。奶牛耳朵都有耳标,这个耳标可以观察到奶牛的非常多东西,简单说能看到它挤奶的情况,能看到身体的情况。另外来讲,在为了保证我们原料奶运输安全,每个奶运输车我们都加装了GPS。奶罐车在离开基地之前,取奶口都要拿铅封把它封口,到了工厂,再解封。目的是什么呢?在运输整个过程当中,是不能打开的,保证它是安全的。到了工厂以后再进行原料奶的检验。而且现在的很多的指标,我们完全可以跟欧盟去媲美,甚至有些指标都超过了欧美的标准。中国乳业这几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体现出来这种成果和效果。我想广大的这个消费者可以走进我们的牧场,去亲身去感受一下中国乳业,或者伊利集团。我们在怎么样去把控原奶的质量,我们做了哪些工作。通过大家去看,通过去感受,才能更好的实现我们跟消费者的互通。

  记者:提到奶粉,现在很多人依然想到的就是还是婴幼儿奶粉,其实奶粉是适合各个年龄段,各个不同的身体的这种体质。有一些网友也很关心如何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奶粉。伊利奶粉又是如何进行研发和品质保障的?

  张剑秋:从孩子一直到年龄偏大的人群,乳制品都应该每天摄入的。伊利更关注的、投入更多的,还是对婴儿奶粉的研究。在2003年开始,我们就进行“中国母乳数据化”的研究,通过大量的采集中国母乳,进行研究,研究之后我们在2007年就推出了“中国母乳数据库”。那么这个数据库的推出目的就是更好的去生产适合中国宝宝的、更接近中国母乳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像我们的“金冠”,自从推出以后,进行了认证。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相关的母乳化研究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现在我们还在进行采集母乳工作,去丰富和完善我们数据库。

  不单纯是婴儿奶粉,我们还研究了学生奶粉、中老年奶粉、孕妇奶粉等等。通过这些奶粉的研究和推出,满足不同年龄的、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对乳制品的要求。我想在这方面,中国乳业的路还很长,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也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更好的实现专业化,更好的去研发接近中国母乳的、适合中国宝宝的婴儿配方奶粉,也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人群,他们所反馈的相关信息和意见,有针对性的去满足不同年龄的,不同消费者对奶粉的个性化需求。

  记者:伊利在加大投入建立母乳研究数据库,来打造就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产品。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张剑秋:母乳是不同的,人种不一样,母乳也不一样。中国这么大的面积,各个地区的母乳是有一定差异的。它的营养成分是有一定差异的。那么怎么样去更大限度的去接近母乳,接近中国的母乳?这是需要我们不断的采集相关的数据,不断地进行研究。得出这个数据,才能更好的为我们转化产品,配方产品奠定基础。我们中国企业都在对这方面进行投入研究,目的就是为了消费者,为了我们中国的孩子,为了我们中国的宝宝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记者:伊利在全球的技术和资源的整合方面,还有在国际化的市场开拓方面有哪些布局?

  张剑秋:其实伊利在2013年之前,主要是在国内布局,纵观南北,辐射东西的战略布局,使我们在全国很多地方建立了我们的产能工程。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缩短物流的时间,把我们产品更快速度的达到消费者手中。这个工作通过我们不断的完善提升,已经基本完成了。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尤其是全球乳业的一体化非常的明显。在某一地点上一些新兴国家市场出现问题了,可能就会影响到很多国家的相关行业。那么2013年之后,为了能更好的去整合资源,伊利走出去了。整合资源我们主要是整合了两种资源:就是自然资源。我们到新西兰南岛,我们投资了32个亿,建设全球更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目的就是整合大洋洲的优质奶源,去降成本、增实力,更好的为我们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意大利斯嘉达公司跟我们进行了战略合作,通过这方面的合作,我们就整合了阿尔卑斯山麓非常优秀、优质的奶源来生产产品,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第二个方面就是整合智力资源。伊利现在有三级研发平台,我们在企业有创新中心,在我们产品事业部都有创新平台。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去接触国外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措施,更好的支撑我们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说我们在荷兰建立了欧洲的研发中心,它背靠荷兰的瓦赫宁根大学,每天都这个活跃了15000多个在食品域上进行研究的科学家、相关的机构。在当下我们应该做什么?未来我们做什么?我们需要在创新点上,在食品安全、奶牛养殖、生命科学等等方面,都为我们下一步的发力奠定基础。在美国,我们实施了“中美食品智慧谷”。我们吸纳、聚集了美国一流的大学、权威机构和相关专家。这个平台的搭建不是碎片化的创新,而是我们通过这个平台的搭建,把伊利以后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在生命科学方面,在农业,在食品安全等相关的域,进行跨越式的创新,也为我们实现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这两种资源的整合,就为伊利更好的实现国际化战略,更好的搭建国际化平台,更好的丰富和完善全球质量管理体系,更好的让我们创新和国际化这双轮驱动的另一条轮子走得更好,走得更快。

来源:央广网健康

相关新闻查看更多食品行业新闻